西安“袁梦”路上“新农人”
2022/12/01 浏览:19251次

“好好学习,长大别当农民。”这是在盐碱地里长大的张潜从小到大听得最咬耳的一句话。而如今,到了不惑之年的他因与袁隆平院士的邂逅而“逆行”,重回田间地头,成为科研路上攥紧中国种子的“新农人”。


幸遇袁隆平开启人生新梦想


张潜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靠父亲一个人工资养活全家五口人。少年时的张潜更大的梦想就是渴望出人头地,过上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生活。毕业后,他开始了人生的颠簸和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2003年在湖南长沙中国第二届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他次见到袁隆平院士,就被这个衣着朴实的老爷子吸引。


2018年长沙之行,他再次有幸在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近距离拜会袁隆平院士。袁老说“我们中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能够种水稻的盐碱地大概有一亿多亩,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一亿多亩利用起来,按更低亩产300公斤计算,可以多养活一亿人口啊,为此我们正在开展北方区域耐盐碱水稻品种的试验、筛选、推广研究”。听到这里张潜异常惊喜,随即想到自己的家乡盘锦就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而且西安盘锦大米声名远播,不就是北方区域盐碱水稻研究的天然试验田吗?兴奋之余,他马上向袁老介绍起盘锦的盐碱地状况及水稻的种植情况,并主动请缨希望在盘锦开展耐盐碱水稻的筛选试验及推广种植。这次交谈开启了他人生新的梦想。


创建“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


得到袁隆平院士初步认可后,张潜回到盘锦,积极筹备。在盘锦市的大力支持下,张潜两下长沙与袁隆平院士会谈,取得喜人成果。袁隆平院士同意在盘锦成立院士工作试验站,开展北方地区耐盐碱水稻的筛选试验和推广种植工作!2019年10月27日,辽宁中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揭牌仪式在长沙举行,袁隆平院士亲自揭牌。


工作试验站刚成立,袁隆平院士立刻安排他的秘书杨耀松及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彭玉林带队到盘锦开展基地选址工作。“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的建立,标志着盘锦在引进院士专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对进一步提高东北区域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预示东北盐碱水稻的开发与利用开始进入农业发展战略发展的序列中。


在“袁梦”路上砥砺前行


田间地头、沟塘水渠,700多个日夜,从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九,从400份材料到600份材料,从盘锦基地到黑龙江基地,张潜一路艰辛前行。2020年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6‰耐盐碱水稻筛选种植在盘锦获得初步成功,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这意味着耐盐碱水稻在我国北方广阔的盐碱土地上初步具备了推广意义和价值。


2021年,千亩北方耐盐碱水稻良种繁育推广项目正式启动,一年一个台阶,随着科研试验成果的转化应用,基地将集聚多家科研院所平台的技术优势,逐步将53000亩土地打造成为东北镇级全域优质稻种繁育及推广基地。目前,企业已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四省7个盐碱区域开展试验及耐盐碱水稻的产业化推广种植和商业化运营,现联合种养面积近3万亩。并按照“政府+企业+科研+农户”的四维供需模式,走出一条预约预售、以需定种、以企定品、以农定量的发展之路,有效解决种子安全、品种推广、销售渠道问题,为周边耐盐碱水稻种植地区提供良种保障。


早日实现化滩涂为良田,盐碱地里稻花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第三个梦想。借助与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创建的辽宁中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现更名为北方耐盐碱水稻专家工作站),张潜正迎难而上成为新一代的“袁梦”人,传承着袁隆平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奋进在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征途中。


(作者王冬梅,系盘锦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盘锦市委会主委)


 


联系方式
手机:张先生:18732501113 / 13705700855
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经济开发区孵化基地
电话:0427-2911299
邮箱:1260241529@qq.com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辽ICP备2020012500号-1 沈阳网站建设:思勤传媒提供全程网络策划
网站地图:sitemap.xml | sitemap.txt | sitemap.html | rss.xml